现在我们夸谁谁谁,都爱用“大神”这个词。然而,通过历史考证,“神”这个词还真是个姓氏!虽然在宋代《百家姓》中没有记录这个姓氏,但至今还有人姓神。
那么,神这个姓氏究竟来源于哪里呢?
追溯到最早,神这个姓氏来源于神农氏。古典文集《丹徒县志》中有载:“神农氏裔榆罔失帝位,子孙遂以神为氏。”根据《帝王世纪》记载,榆罔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任君主,后被轩辕部落的黄帝打败。
说到榆罔,就不得不说说炎黄二帝大败蚩尤。
在《史记》的首篇《五帝本纪》中,司马迁提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黄帝,并且提到了黄帝参与的一场大战—涿鹿之战。根据司马迁的记载,黄帝通过涿鹿之战大胜蚩尤,然后取代日薄西山的神农氏而成为天下共主,开启黄帝王朝。关于这个王朝的年代,历来只说其距今约5000年或者4600年左右。当然,也有人冒险给出了一个异常确切的起讫年代,即公元前2698?前2598年。
当时在黄河与长江流域,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若干部落。其中有两个实力较为强大的族群:一个是生活在黄河中游以及附近的夏族,主要由黄帝和炎帝领导;而另一个则是蚩尤领导的黎族。在没有进入中原之前,各部落主要是以游牧为主,但进入中原后,他们发现中原地区土质较为松散,更适于放牧和浅耕。于是,各部落便渐渐聚集而来,开始发展农业。久而久之,便定居下来形成了氏族社会。
涿鹿有两种说法,一说在今张家口市涿鹿县,一说在江苏苏北徐州。至于这场大战的目的,就在于争夺中原地区适合于放牧耕种的好地段。关于这场战争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一句话很简单:“蚩尤作乱,不用帝命,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,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。”
涿鹿之战的前情是炎帝和蚩尤的阪泉之战,炎帝败,丢了地盘,求助于黄帝,这才引发了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。
只不过,《史记》中所记载的炎帝并不是尝百草的神农氏,那都是榆罔所为。
所以说,如今的“神”姓都是炎帝的后人。因为榆罔本姓姜,也可以说神姓来自于姜姓。
后来在少数民族中,蒙古族和白族部分支系也以“神”作为姓氏。
如今,山东枣庄山亭区的东岩下村和神长巷有很多神姓,据说是隋朝动乱时期由陕西米脂迁来。
本文为众帮投票原创文章,如想转载,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历史吧,注明出处;否则,禁止转载;谢谢配合!
天安门是明、清两代皇家举行盛大典仪和重要活动的地方。天安门只在遇有皇帝亲征和大将出征要在天安门前祭路、祭旗,皇帝发布重要文告,以及皇帝举行登基、大婚等盛大庆典时,才启用天安门。除此,天安门是常闭不开。“金凤颁诏”是明、清时期在天安门举行的最为详情>>
面对势如虎狼的噶尔丹,朝廷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。有的人提出西北路途遥远,兴师前往未必能够将其剿灭,主张先不行动。康熙皇帝坚决反对这种意见,指出只有边境安定,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,决不能苟图一时安稳,他决心亲征。康熙二十九年(公元1690年)二月,康熙详情>>
李开先(1502-1568年),自伯华,别号中麓、中麓子、中麓山人、中麓放客。章丘埠村镇东鹅村人。明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戏曲家和书籍收藏家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进士,官至提督四夷馆、太常寺少卿。二十年(1541年),上疏自请罢归,家居近30年。平详情>>
核心提示:曹操是“基本功”最强的,东汉王室在他挟持下维持了多年,这张“王牌”打到最后,“曹家天下”终于暂时代替了“刘汉天下”,东汉王朝终于画上句号,这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网络配图一东汉王室的衰落,到董卓前后,已经十分明显。这种衰落,最大的详情>>
李开先(1502-1568年),自伯华,别号中麓、中麓子、中麓山人、中麓放客。章丘埠村镇东鹅村人。明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戏曲家和书籍收藏家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进士,官至提督四夷馆、太常寺少卿。二十年(1541年),上疏自请罢归,家居近30年。平详情>>